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朱慧
近半月,“10万亿+”财政刺激落地、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高层多次强调切实抓好后两个月各项工作。我们对每半月重大政策进行跟踪:1)中央、部委重要会议与政策;2)地方政策;3)行业与产业政策。本期为近半月(2024.10.28-11.10)的政策跟踪。
核心观点:总体看,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加码,包括人大常委会闭幕、“10万亿+”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高层多次强调切实抓好后两个月各项工作,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等。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也已落地。短期紧盯3点:1)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特朗普当选后可能的关税升级;3)2025年3月全国“两会”。此外,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可能的包括:年底再降准、明年一季度可能进一步降息,新一轮消费补贴,提高生育补贴等人口相关的举措,中央更大程度的参与地产收储,设立更多区域发展规划,筹划更多大型基建项目,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等等。其中,市场近期比较关注年内是否还有消费刺激,11.8人大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表示“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据此看,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有可能会部署进一步促消费的相关政策,配套的资金安排也有望在会议之后择机落地。
1、总体看,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加码,有6大焦点:
>一、11.4-8人大常委会闭幕,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总体“诚意足、力度大”,既有确定的“10万亿+”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规模、还有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给力”;
>二、近期高层多次强调切实抓好后两个月各项工作,如总书记在11.4-6湖北调研、10.29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均强调,“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11.8央行Q3货币政策报告有不少新变化,尤其是更重视稳物价、更注重稳汇率与其他目标的均衡(比如应对可能的关税升级)等;
>四、11.8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外贸、稳增长,涵盖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
>五、10.28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六、10.28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重点关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实际看,此前多地已有推出,如长沙对生育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株洲对生育二、三胎的分别可申领1000、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等。
>其他可关注:证监会发文5方面降低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门槛,国务院多措并举激发冰雪运动活力,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稳地产、强产业等。
2、具体看,近半月(2024.10.28-11.10)重大政策如下:
>重要会议与政策:增量政策加快出台,包括“10 万亿+”化债、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等。
>地方政策:地方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继续加码汽车消费。
>行业与产业政策:各地继续加力一揽子稳地产举措;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政策力度、地缘博弈等超预期变化。
报告摘要: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增量政策加快出台,包括“10万亿+”化债、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等。
1、重要会议:关注人大常委会、国常会、国资委党委会、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
>11.4-8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增加地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等议案,并在11.8召开发布会,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总体“诚意足、力度大”,一是规模可观,既有确定的“10万亿+”规模,也有想象空间大的规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正在推进中”+专项债支持土储、地产收储“正在制定中”),还有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给力”(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规模、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此外,加快推进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等。
>11.8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外贸、稳增长,涵盖扩大出口信保承保规模和覆盖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
>11.4-6国资委两次召开党委会议,学习近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别围绕推进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延续强调“两大核心”外,提到更好发挥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科技创新置于首位,此外“努力多增效益、多作贡献”。
>10.29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除了延续深化改革外,强调各部门各地区“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且此后11.4-6总书记湖北调研也强调,“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其他可关注:11.5金监总局出席银行业协会会议;11.5金监总局、住建部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政策培训会,从流程层面加快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10.25财政部出席世界银行会议,提及2025年财政政策总体会“更加给力”。
2、部委政策:关注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Q3货币政策报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等。
>11.9央行发布Q3货币政策报告,本次报告基本延续9.24央行发布会、9.26中央政治局会议等的表述,包括“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等。但也有不少新变化,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4个专栏也有较大增量信息。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更重视稳物价,删除了“维护价格稳定”,并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此前是“温和回升”);汇率方面删除“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改为“强化预期引导”,预示后续汇率调控将更灵活、可能会更注重稳汇率与其他目标的均衡(比如应对可能的关税升级);新增“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等。此外,专栏增量信息也不少,专栏3全面介绍了新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专栏1指出M1、M2统计口径将迎来调整;专栏4对年内M2大幅波动也做了解释。
>10.28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重点关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此前多地已有推出,如长沙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其合法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株洲对生育二、三胎的分别可申领1000、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等。
>10.28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央行正接近直接“下场”,中国版量化宽松正在路上。
>其他可关注:11.1证监会等部门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5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包括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资产要求、增加要约收购方式、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以及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11.1总书记《求是》发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地方政策:地方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继续加码汽车消费。
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加力汽车以旧换新、发布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2024-26年),郑州设立5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发展,福建发布17条惠台利民举措等。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各地继续加力一揽子稳地产举措;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
1、各地继续跟进落实9.24一揽子金融政策、9.26政治局会议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海南、陕西等地发布一揽子稳地产举措,大体涵盖土地规划、财税金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预售资金监管、“小户型”审批、商品房价格备案等方面,此外,多地加快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天津率先放松公积金在京冀提取,支持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2、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11.6国务院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目标到2027、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并部署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以及对外合作等多举措。
正文如下:
一、重要会议与政策:增量政策加快出台,包括“10万亿+”化债、创设买断式逆回购等。
1、重要会议:关注人大常委会、国常会、国资委党委会、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一揽子“10万亿+”财政刺激
事件:11月4日-8日,人大常委会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学前教育法、能源法、文物保护法等,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轮一揽子财政刺激的具体部署。
简评:备受关注的财政刺激方案靴子落地,总体“诚意足、力度大”,一是规模可观,既有确定的“10万亿+”规模(3年6万亿置换债+5年4万亿专项债+2万亿2029年到期棚户区改造隐债+4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也有想象空间大的规模(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正在推进中”+专项债支持土储、地产收储“正在制定中”),还有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给力”(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规模、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二是方式上立足当下、兼顾长远、标本兼治,“化债思路作了根本转变”,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左右地方利息支出、也明确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对资产市场而言,倾向于认为,股债“双牛”可期,短期紧盯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此外,也提到,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事件:11月8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等。
主要内容: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用足用好小微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改进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跨境贸易结算,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要壮大外贸新动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要强化外贸企业服务保障,推动绿色贸易、边民互市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提升外贸海运保障能力,加大对外贸企业减负稳岗的支持力度。要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稳妥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互免签证协定。
国资委:进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国资国企深化改革
事件:11月6日和4日,国资委党委均召开扩大会议,学习近期包括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主要内容:
11.6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要把巡视整改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认真检视已完成整改举措,加快推进未完成整改举措,持续推进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坚决杜绝“过关”心态,确保整改成果经得起检验。要对标中央巡视,把牢政治巡视定位、扛起政治监督责任,扎实做好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对委管企业党委的巡视,将严的标准、严的要求落实到巡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巡视任务高质高效落实,为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11.4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打好稳增长组合拳,确保中央企业全年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力为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紧盯目标狠抓提质增效,落实落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相关支持政策,持续优化经营策略,全力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加强成本和费用管控,努力多增效益、多作贡献。
**中央: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
事件:10月2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金监总局: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
事件:11月5日,金监总局出席中国银行业协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讲话。
主要内容:紧紧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坚守定位,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做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切实增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要牢记宗旨,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力落实稳增长一揽子增量政策。要严守底线,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抵御风险的“堤坝”。要强化引领,深入践行“五要五不”要求,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坚实的文化力量助力银行业行稳致远。
金监总局等:“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政策培训会
事件:11月5日,金监总局、住建部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政策培训会。
主要内容:通过审核和备案两种方式,分类分批将相关住房开发贷款项目纳入“白名单”,对于合格项目要做到“应进尽进”。对于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要求商业银行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各城市协调机制加大问题项目修复解决力度,落实贷款发放条件,做到“应贷尽贷”。优化贷款资金拨付方式,商业银行可在与房地产项目公司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计划,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后续依据实际用款申请,从监管账户受托支付至用款对象,做到“能早尽早”。
财政部: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事件:10月25日,财政部出席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第110次会议。
主要内容:近期中国**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除货币政策外,中国还将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在化解地方**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提高重点群体收入、保障民生、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措施,通过**支出撬动社会投资、刺激消费,增加有效需求。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简评:和11.8财政部在全国人大常务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发言类似,2025年总体会“更加给力”(提升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规模、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2、部委政策:关注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Q3货币政策报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等。
央行:Q3货币政策报告
事件:11月9日,央行发布《2024年第3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文简称《报告》),并设有4个专栏:《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体系的回顾和展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维护竞争秩序改善政策利率传导》、《直接融资发展与货币政策框架转型》。
简评:本次报告基本延续9.24央行发布会、9.26中央政治局会议等的表述,包括“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等。但也有不少新变化,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4个专栏也有较大增量信息。尤其是物价、汇率、货币政策框架等方面:更重视稳物价,删除了“维护价格稳定”,并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此前是“温和回升”);汇率方面删除“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改为“强化预期引导”,预示后续汇率调控将更灵活、可能会更注重稳汇率与其他目标的均衡(比如应对可能的关税升级);新增“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等。此外,专栏增量信息也不少,专栏3全面介绍了新的市场化利率体系;专栏1指出M1、M2统计口径将迎来调整;专栏4对年内M2大幅波动也做了解释。
央行等:央行创设买断式逆回购
事件:10月28日,央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2024]第7号,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决定从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简评:相较现有流动性投放工具,新设工具在回购方式、报价方式、期限上均有较大差异,尤其是买断式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往后看,继续提示: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经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央行正接近直接“下场”,中国版量化宽松正在路上。
1、背景看,本次买断式逆回购工具是继7.8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后,年内第二次创设新的流动性投放工具。
2、原因看,本次设立买断式逆回购工具,直接原因是年底MLF集中到期、**债券发行等,银行体系流动性压力加大;根本原因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工具箱,增加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力、尤其是流动性过度宽松时。
3、具体看,本次新设立的买断式逆回购有3大特征:
>回购方式上,采用买断式回购,央行对流动性掌控增强的同时,也强化了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报价方式上,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更能反映机构对资金需求程度。
>期限上,覆盖期限范围更广,丰富了流动性投放工具的期限结构。
4、资产看,短期买断式逆回购配合互换便利更易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对股票市场偏利好,中期看基本面仍是核心,仍需紧盯财政发力程度及其落地效果;对债券市场而言,买断式逆回购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央行对流动性的掌控,资金空转可能进一步弱化,同时央行持有债券规模增加,也削弱了国债规模有限对央行下场操作的约束,对债市影响中性偏利空。
证监会等: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事件:11月1日,证监会等六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主要内容:修订后的《办法》主要是从五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一是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二是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如外国投资者实施战略投资后不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则对其资产要求降低为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或者管理的实有资产总额不低于3亿美元;三是增加要约收购这一战略投资方式;四是以定向发行、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的,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五是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取消以定向发行方式实施战略投资的持股比例要求,将以协议转让、要约收购方式实施战略投资的持股比例要求从10%降低至5%;将外国投资者的持股锁定期由不低于3年调整为不低于12个月。
**中央:总书记求是发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事件:11月1日,《求是》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主要内容: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要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要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的卡点堵点问题。
国务院: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事件: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
主要内容: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4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
简评:重点关注“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指导地方做好政策衔接,积极稳妥抓好落实”,此前多地已有推出,如湖南省多市县,长沙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按其合法生育的第三孩(及以上)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株洲对生育二、三胎的分别可申领1000、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等。
二、地方政策:地方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继续加码汽车消费。
地方继续部署增量政策,兼顾稳增长、强产业,包括上海加力汽车以旧换新、发布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2024-26年),郑州设立50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发展,福建发布17条惠台利民举措等。
三、行业与产业政策:各地继续加力一揽子稳地产举措;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
1、各地继续跟进落实9.24一揽子金融政策、9.26政治局会议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海南、陕西等地发布一揽子稳地产举措,大体涵盖土地规划、财税金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预售资金监管、“小户型”审批、商品房价格备案等方面,此外,多地加快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天津率先放松公积金在京冀提取,支持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2、以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运动活力。11.6国务院发布《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冰雪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导流效应大、社会效益高等特点,目标到2027、2030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1.5万亿元,并部署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完善冰雪经济产业链条、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培育壮大冰雪经济经营主体、促进和扩大冰雪消费、强化冰雪经济要素保障以及对外合作等多举措。
联系人:熊园,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朱慧,国盛宏观分析师;刘新宇,国盛宏观分析师;杨涛,国盛宏观分析师;刘安林,国盛宏观分析师;穆仁文,国盛宏观分析师;薛舒宁,国盛宏观研究员。
[1]11月上旬有三件大事,2024-10-27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11月10日发布的报告《政策半月观—年内还会刺激消费吗?》,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朱慧 S0680523090002 zhuhui3@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