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里的虫真是含蛋白质很高,能救命吗?
桑树里的虫一般是桑天牛或黄星天牛的幼虫,天牛幼虫蛋白质含量丰富,油酥后吃很香,还能起到消食作用。
夏季采伐时间和采伐方式将直接影响下半年桑叶的产量和品质。全年以采叶为主的桑园,应及时进行夏季采伐,最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以促进桑树芽的早期萌发和早期关闭,增强桑树的抗旱性。建议桑园夏季采伐时间应相对统一,以减少桥田病虫害的污染。
仅仅只是喷在树干上是不会死的,草甘膦发挥功效的原理是封闭叶片的呼吸孔,喷的时候如果没有喷在叶片上,应该不会死株。
在成虫活跃的时期,对幼树进行喷洒是防治的关键步骤。推荐使用50%辛硫磷乳油以1300倍的浓度,或者50%马拉硫磷乳油以1200倍的浓度,以及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以2000-3000倍的浓度,或者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以1500倍的浓度。这些农药溶液能够有效杀灭土象,保护桑树的健康生长。
桑树害虫小蜗牛怎么除?
防治蜗牛危害桑树的方法: ①人工捕捉。 ②蜗牛为害较重的桑园, 在蜗牛产卵盛期后进行一次中耕,可消灭大批卵粒,减轻为 害。
医生你好,我感冒老是浑身无力。咳嗽吃了几天药了不明显,怎么办?
不可以。草甘膦对于新砍掉的桑树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可以通过叶片吸收并传导到植物的根部,从而杀死植物;桑树是一种木本植物,其根系仍然活跃并具有生长能力,使用草甘膦会对桑树的根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桑树的死亡。
如果是喂蚕时期有虫害,建议用无水酒精做杀虫剂消灭它们(待酒精充分蒸发干净就可喂蚕)。
您可以试试用大量的食盐水。 大量食盐水可以弄死很多植物。不过得需要比较大的浓度。杀死植物的原因是由于盐水浓度太高、导致植物的根无法吸收水和各种营养成分(各种无机盐离子)。甚至会让根细胞长期失水死亡。植物就一命呜呼。或者用小刀把树下端的树皮揭掉一圈,不能传递营养,可能也会死。
关键词桑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桑树的虫害及其防治桑树金龟子种类繁多,有黑丝绒甲虫、棕甲虫、绿甲虫等。成虫食用桑芽、嫩枝和桑叶会造成危害,尤其是幼苗的嫩枝。控制方法如下:1.利用圣甲虫的假死,在黄昏成虫交配觅食时将其杀死。2.光诱捕成年人。3.冬季翻土时,用犁除去幼虫和幼苗根部的蛴螬。
桑树根的消灭并不是一件快速的事情。2 因为桑树根具有强壮的生命力,不易被除去,需要通过专业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化学处理、机械除去等。
如50%辛硫磷乳油,注入量控制在每孔最多10ml,封孔后杀虫效果理想。长效内吸注干剂也是防治手段之一,可使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或斜向打孔注入。计算药量时,依据树干直径,每厘米注入0.5ml,直径10cm以上的桑树需适当增加。这种方法不仅对桑天牛有效,还能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桑树白果病现在第一遍药打曰曹托布津可以吗?
有什么农药可以彻底杀死桑树?
敌敌畏是杀虫剂。得用除草剂。比如用草甘膦、或者百草枯等药剂,用针筒直接注射进树杆。一周后就能杀死。
果桑树整枝就是用桑剪或锯修去桑树上 的纖、利用石灰堵塞树洞等。
题主询问什么农药杀死桑树根,肯定需要除草剂,而且是特殊的除草剂才能够杀死树根。
桑树属桑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桑叶主要用来做为桑蚕饲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 蚕主要以桑叶为饲料,桑树病虫害对养蚕有什么危害呢?
从养蚕结束到冬季收割前,所有桑园应使用杀虫剂封闭2-3次。选择药效期较长的品种,如40%杜丝蜱1500倍,红蜘蛛57%角螨2000倍。对整个桑树和行间进行彻底喷洒,以杀死桑园中残留的害虫,减少虫源。适时冬季采伐 冬季采伐应在“冬至”前后10天的晴朗天气下进行。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40%拌种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布嫩叶新梢,以进一步控制病害。最后,40%灭病威(多·硫胶悬剂)600倍液的喷洒能有效杀死锈孢子,使其变焦死亡,是防治桑树赤锈病的有力手段。务必结合以上措施,全面进行防治,以保护桑树的健康生长。
桑树上的害虫用什么能消灭
桑树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一、桑 象 虫桑象虫属鞘翅目,象虫科。俗称桑蛘、姬象虫、桑象鼻虫等国蚕区均有发生。(一)为害特点以成虫蛀食桑芽及嫩梢基部,吃成深洞,有时也吃叶片、叶柄。春季食害冬芽,夏伐后为害更重,继续食害定芽和新梢,严重时整株桑芽被吃光,致使桑树枯死。(二)形态特征成虫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管状向下弯曲,形如象鼻,触角膝形鞘翅上有10条纵沟,沟间有一列刻点。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变灰黄色。幼虫头部咖啡色,胸腹部浅黄色,无足,体常弯曲成新月形。蛹长椭圆形,初乳白色,后变黄褐色。(三)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幼虫或蛹在半截枝枯桩中越冬,其中成虫占91.13%,次年3月至4月间,越冬成虫陆续从盖有细木丝的蛹穴中穿孔钻出,日夜蛀食桑芽,5月中旬开始产卵于皮层仍呈鲜活色泽的活半截枝中,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孵出后,即在皮下蛀食成细道,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始羽化,羽化后成虫当年不爬出,在半截枝上的蛹穴内越冬。(四)防治方法1.冬季或早春应彻底修除半枯桩、枯枝,并收集烧毁。发生严重地区,应采用齐拳剪伐,可减轻危害。2.篱笆桑不能合理剪伐,有利桑象虫产卵繁殖,故桑园及附近不宜栽种篱笆桑。3.夏伐后及时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安全期14天),或杀螟松与异稻瘟净1:1混合1000倍喷杀。夏伐后也 可立即用50%甲胺磷乳剂1000倍喷杀,安全期30天。二、桑橙瘿蚊与桑瘿蚊桑橙瘿蚊、桑瘿蚊均属双翅目、瘿蚊科。桑橙瘿蚊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山东等省,桑瘿蚊则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一带,桑瘿蚊又称桑吸浆虫。(一)为害特点两种均以幼虫寄生在顶芽幼叶间,用口器锉伤顶芽组织,吸食汁液,造成顶芽弯曲、凋萎、发黑、腐烂脱落,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桑树侧枝丛生,枝条短小,叶质硬化变劣,导致桑叶减产并间接影响家蚕产茧量。(二)形态特征两种体形相似(三)生物学特性桑橙瘿蚊在浙江临安一年发生5—6代;山东、安徽一年5代,以老熟幼虫结成囊包在土下越冬。第二年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多产卵于顶芽叶背皱折处或第一、二嫩叶背。在浙江临安,各代幼虫为害盛期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幼虫具背光趋湿性,老熟后从芽的外侧爬出,弹跳入土。 桑瘿蚊在广东一年发生3~4代,以休眠体在土下3—10cai处越夏、越冬。次年1月上、中旬解除休眠而化蛹。(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桑园冬季深翻,暴晒虫蛹,夏秋季勤削草,使表土通风干燥,开沟排水,降低桑园地下水位,保持土壤干燥,对抑制瘿蚊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2-5月中、下旬全面摘芯一次,在危害严重地区晚秋蚕结束后及时摘除顶芽,杀灭最后一代幼虫,减少越冬虫源。3.覆盖地膜,以阻止瘿蚊成虫羽化出土和老熟幼虫入土。4.剪侧扶壮,结合夏秋采叶,及时剪掉顶芽被害后生出的侧枝,使养分集中,增加条长。 5.土壤施药,在5月中下旬,休眠体大量羽化前,或夏伐后,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亩3~5kg拌细土40~50kg,撒匀在土面上然后翻下。或用5%喹硫磷颗粒剂,每亩2ke拌20~25kg细土撒施;或5%大风雷颗粒剂,每亩2kg拌20~30kg细土撒施。6.顶梢施药,于各代幼虫孵化盛期,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或40%乐果1000倍液,蚕期用25%灭蚕蝇500倍喷芽或滴芽防治。
三、桑 毛 虫桑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又名黄尾白毒蛾、桑褐斑毒蛾、桑毒蛾,俗称金毛虫、毒毛虫、狗毛虫、洋辣子等。国内务大蚕区均有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等蚕区常猖獗成灾。(一)为害特点以幼虫食害桑树芽、叶,尤以越冬幼虫剥食桑芽为害最严重,以后各代幼虫食害夏秋叶。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桑叶下表皮和绿色组织成膜斑状,4龄后分散取食,吃成大缺刻,仅留叶脉,严重时将全园桑叶吃光。幼虫体表的毒毛,触及家蚕时,可引起螫伤症,出现黑斑点;当触及人体时,则可引发皮炎,如大量吸入可致中毒。(二)形态特征 成虫全体白色,雌蛾前翅内缘近臀角处有深茶褐色斑纹一个或无斑纹,雄蛾除此斑外,在内缘近基部还有一茶褐色斑。雌蛾腹部末端具黄色毛丛;雄蛾从第三腹节起即生黄毛,末端毛丛短而少。卵块多为长带形,外覆黄色茸毛。成长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黄色,背线红色。各体节上有许多红色或黑色毛瘤,上生黑色、黄褐色长毛和松枝状白毛,第六、七腹节背中央各有一红色盘状腺体。蛹茧长椭圆形,土黄色,其上附有幼虫毒毛。(三)生物学特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一年发生1代;辽宁、河北2代;山东3代;江苏、浙江、四川3代为主,间有不完全的4代,江西4代;广东6代。均以3、4龄幼虫在桑枝裂隙、蛀孔、束草或落叶内,吐丝结茧越冬。次年早春,当日平均气温升至10.5℃时开始出蛰。各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下旬、8月下旬和9月下旬。初孵幼虫具群居性,受惊时吐丝下垂,随风转移。成虫具趋光性,产卵成块于叶背上。(四)防治方法 .1.束草诱杀,越冬前束草于桑树主干或分枝上,诱集幼虫潜入越冬,次年春幼虫活动前解草处理,并注意保护天敌。2.在各代桑毛虫盛孵期进行人工摘除卵块和群集幼虫叶片。3.药剂防治,越冬前治好“关门虫”,秋蚕一结束,即用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8000~10000倍液喷洒。发生代可用80%敌敌畏1000倍液、60%双效磷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4.生物防治:①保护利用桑毛虫绒茧蜂等天敌;②于桑毛虫二龄幼虫高峰期,喷洒桑毛虫多角体病毒,每亩用10~20头病死虫加水1kg超低容量喷雾;③应用桑毛虫性信息素预测幼虫孵化盛期,可指导适时防治。四、桑 尺 蠖桑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俗称桑搭、造桥虫等。我国吉林、河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台湾等省普遍发生。(一)为害特点初孵幼虫群集叶背,日夜食害桑叶下表皮和叶肉组织形成透明斑,4龄后沿叶缘向内咬食成大缺刻。越冬幼虫早春为害刚萌发的冬芽,吃空内部仅留苞片。感染家蚕微孢子虫的桑尺蠖,通过粪便传播可使家蚕致病。(二)形态特征成虫体翅均灰褐色,翅外缘呈不规则齿形,前翅中央有2条黑色曲折横线。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水绿色,孵化前暗紫色。幼虫体圆筒形,向后逐渐粗大;灰褐色,背面散生小黑点,胸足3对,腹足2对。蛹圆筒形紫褐色;茧浅茶褐色,质地疏薄。(三)生物学特性辽宁一年发生2代;河北和山东及江苏徐州一年3代;浙江一年4代,四川4~5代;江西南昌5代;广东5~6代;以末代的3、4龄幼虫爬入桑树裂隙或平伏枝条背阳一侧越冬,次年3、4月间开始活动,为害转青冬芽。成虫具趋光性,白天隐伏,夜出活动,多产卵于枝顶嫩叶背。幼虫静止时,吐丝系于枝上依枝斜立,状似小枝。 (四)防治方法1.束草诱杀,同桑毛虫。 2.捕捉幼虫,桑树落叶后和早春冬芽转青前后捕捉最佳。3.药剂防治,参照桑毛虫,发生代喷药适期以桑尺蠖孵化高峰期至三龄幼虫期为佳。4.生物防治,对桑尺蠖天敌应加以保护利用。
五、野 蚕野蚕属鳞翅目、家蚕蛾科。又称野桑蚕。我国各省蚕区普遍发江浙太湖流域,四川北部地区及东北辽宁等地尤为严重。 (一)为害特点以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仅留主脉,严重时成片桑叶被吃尽,是夏、秋桑园主要害虫之一。 (二)形态特征成虫体灰褐色,前翅翅尖后方呈弧形凹陷,翅面有2条褐色横带,两带中间有一褐色新月形纹,后翅中央有一暗色阔带。卵扁卵圆形,初产黄白色,后变灰白色。成长幼虫头小,中、后胸节特别膨大,背面具红褐色瘤突、斑纹,第8腹节背面有一臀角。蛹棕褐色,纺锤形,茧椭圆形灰白色,茧层紧密。(三)生物学特性辽宁、河北唐山地区一年2代,山东一年2~3代,3代为主:江浙蚕区一年3代,少数4代。均以卵在桑树主干桑拳及分支主干上越冬。越冬卵于次年4月中下旬初孵,最迟延至7月中旬孵化。幼虫有三眠蚕和四眠蚕两种,前者幼虫历期12~26天,后者幼虫历期14—34天。(四)防治方法1.冬季结合整枝清园,刮除越冬卵,并保护释放卵寄生蜂。2.捕杀幼虫,摘除蛹茧。3.药剂防治:①夏伐后防治,6月中旬用80%敌敌畏1000倍液,60%双效磷15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喷顶端嫩叶,②夏蚕后立即用50%甲胺磷2500—3000倍液喷施;③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或50%甲胺磷全面喷治,以减少越冬卵基数。4.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在第一代幼虫开始全面化蛹时,在田间释放经60Co丁射线辐照处理的野蚕蛹,可使田间野生蚕蛾绝育,以控制下代虫口数量。六、桑 螟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国内各蚕区均有发生。(一)为害特点以幼虫食害桑叶,幼龄幼虫食去下表皮和绿色组织,形成透明膜斑,三龄后吐丝卷叶或粘迭数张叶片,躲藏其中取食。江浙蚕区以晚秋桑叶受害最重,近年部分蚕区常暴发成灾。(二)形态特征成虫体茶褐色,翅带紫色闪光,前翅有5条浅茶褐色横带,后翅沿外缘有一宽阔的茶褐色带。卵为不规则的扁椭圆形,淡绿色。初孵幼虫淡绿有光泽,密生细毛,成长幼虫体水绿色,越冬幼虫体变淡粉红色,胸腹各节均有黑色毛片。蛹略呈纺锤形,黄褐色;茧薄,白色。(三)生物学特性山东一年发生3~4代;江苏、浙江和四川一年发生4~5代;四川资中县一年发生5~6代;广东8~10代;台湾10代,均以老熟幼虫在桑树蛀孔、裂隙中、束草内及附近房屋墙缝内结薄茧越冬。次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具趋光性,多产卵于枝顶1~9叶的叶背沿叶脉处。非越冬代幼虫老熟后,即在被害卷叶内或裂隙中结薄茧化蛹。 (四)防治方法1.束草诱杀越冬幼虫,方法同桑毛虫。2.3月或10月间,用石灰或粘土填塞桑株裂隙和蛀孔,以阻止幼虫爬出或隐藏。3.诱杀成虫。4.冬季清除桑园残、落叶和杂草,拣出越冬幼虫放入寄生天敌保护器,保护释放天敌。5.药剂防治,幼虫卷叶危害前,用50%辛硫磷1500倍液、 60%双效磷1500倍液,80%敌敌畏1000倍液喷洒;幼虫卷叶后,用50%杀螟松1500倍,20%万灵水剂2500倍液等喷治;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20%敌杀死6000~10000倍,全面喷药,打好“关门虫”。七、桑 蟥桑蟥属鳞翅目,家蚕蛾科。俗称白蚕、洋白蚕、松花蚕、蟥虫等。国内主要蚕区均有发生,以江、浙太湖沿岸蚕区为害最为严重。(一)为害特点以幼虫食害桑叶,吃去叶肉成孔洞,严重时仅剩叶脉。7、8月间大发生时,成片桑园枯黄不见绿叶,遍布蟥茧,片叶无收。(二)形态特征成虫体翅均豆黄色,前翅顶角下方呈弧形凹入,翅面有2条波浪形黑色横纹,两横纹间还有一黑色短纹,后翅也有2条黑色横纹,近前缘处细而不清,两纹间的黑色短纹也不明显。卵分为无盖卵块和有盖卵块两种,无盖卵块近圆形,无鳞毛覆盖,当年孵化,孵化前卵变粉红色;有盖卵块表面覆盖雌蛾腹部鳞毛形成的卵盖,茶褐色,当年不孵化。成长幼虫胸腹部乳白色,各节多皱纹,纹间有黑斑,第八腹节背面有一黑色尾角。蛹长圆筒形,乳白色,羽化前变黄色。茧长椭圆形,淡黄色,茧层疏松。(三)生物学特性桑蟥的发生有一化性、二化性和三化性,均以有盖卵块在桑树枝干上越冬。越冬卵一般在次年6月初开始孵化,称为头蟥,至 7月中旬化蛹,下旬羽化产卵,此时一化性蛾产有盖卵块越冬,其余蛾产无盖卵块,于8月上旬孵化,称二蟥;二蟥于9月上旬羽化,这时二化性蛾产有盖卵块越冬,少数三化性蛾产无盖卵块,于9月中旬孵化,即为三蟥,至10月下旬羽化,产有盖卵块越冬。(四)防治方法1.严格检疫,防止桑蟥随桑苗和接穗传播扩散。2.及时刮去枝干上的越冬卵块,并收集保护卵寄生蜂。3.蟥区桑园以中、矮干为主。5月中、下旬及时全面剪伐,除去一年生枝上的越冬卵块,及时采摘夏秋叶。4.药剂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50%辛硫磷乳油1500倍和60%双效磷1500倍等短残毒期药剂,在养蚕期喷药防治。秋蚕结束后,用20%杀灭菊酯、50%甲胺磷等进行越冬防治。八、黄叶虫黄叶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桑黄萤叶甲、蓝尾叶甲、金花虫、萤火虫等。国内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尤以丘陵山地桑园普遍发生,为害严重。 (一)为害特点以成虫群集叶背沿叶缘向内咀食成细缺刻,严重时仅留主脉,主要为害春、夏叶,喜食新梢嫩叶,同时排泄大量粪便污染桑叶。(二)形态特征 成虫头部、前胸背板及鞘翅均土黄色,四川发生的多数个体鞘翅近端部有蓝黑色大斑。触角丝形,土黄色。成长幼虫圆筒形略扁,稍弯曲;头部黑色,胸腹部土黄色,前胸盾及末节硬皮板均黑色有光,其余各节具深茶褐色瘤突。 (三)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在浙江诸暨,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产卵,8月上旬孵化,10月下旬入土越冬。成虫具假死性、迁移性,飞翔力强,多产卵于桑园以外的土表或土块裂缝中。初孵幼虫行动活泼,多在土表活动,昼夜取食嫩草芯及青菜叶,入土后在1.5~3cm深处作圆形光滑土室,仰卧其中越冬。(四)防治方法1.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成虫羽化初期和清晨露水未干前打落捕杀。2.夏伐时留少数桑枝,诱集成虫取食后进行药杀。3.药剂防治,据四川的研究,可先用90%敌百虫1000倍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喷黄叶虫为害的朴树、黄角树等其它树木,减低虫口基数,且不影响家蚕的安全。当黄叶虫飞至桑树上为害时,用50%辛硫磷1000倍液、40%乐果1000倍液喷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