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骨叶的功效与作用
枸骨叶又叫功劳叶、羊角刺、狗青竻,植物叶入药,味苦,性凉。主要产于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枸骨叶对人类的风湿关节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取适量的枸骨叶浸泡在白酒中,浸泡以后密封保存二十左右,得到的药酒取出就能饮用,每天饮用二十到五十克,能让风湿关节痛的症状很快减轻。
八角刺 学 名: llex cornuta Lindl.。
功劳叶是一种中药,是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具有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等效用。主要用于阴虚劳热、咳嗽咯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白癜风等。可以内服即煎汤,9到15g,也可外用即适量,捣汁或熬膏涂敷。但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慎服。出处:该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
【中药名】枸骨叶gouguye【别名】功劳叶、鸟不宿叶、八角刺、枸骨刺。【英文名】IlicisCornuμLeFolium。【来源】冬青科植物枸骨IlexcornutaLindl.exPaxt.的叶。【植物形态】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树皮灰白色,平滑,枝条繁密。
功劳叶可以通过内服煎汤的方式使用,一般用量为9到15克,也可以外用来涂抹或敷贴。5.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或肾阳不足的人群在使用功劳叶时要谨慎。6. 枸骨叶作为药材最早被记录在《本草拾遗》中,而功劳叶是枸骨叶的别称,源自《本经拆好数逢原》和《纲目拾遗》等文献。
【中药名】功劳叶 【拼音名】Gōnɡ Láo Yè 功劳叶 【别名】枸骨叶、猫儿刺、枸骨刺、八角茶、老鼠刺、十大功劳叶、老虎刺、狗古艻、散血丹、八角刺、羊角刺、老鼠怕 是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
苟骨有什么药用价值
回**你好。 药用部分 嫩叶(枸骨茶),叶(枸骨叶),果实(功劳叶);根。性味功能。1.枸骨茶,叶:微苦,凉。养阴清热,补益肝肾。 2.枸骨子:苦,涩,微温,补肝肾,止泻。3.根:苦,凉。祛风,止痛,解毒。 主治 1.枸骨茶,叶:肺结核咯血,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痛。
功劳叶在传统中药学中首次被收录是在《本草拾遗》一书中,当时的名称是枸骨叶。它实际上是十大功劳叶的简称。关于十大功劳这一名称的首次提及,据文献记载,《本经逢原》可能最早提出,其次是《纲目拾遗》。
该品入药始见于《本草拾遗》,原名枸骨叶。功劳叶为十大功劳叶之简称。最早提到十大功劳名称的本草文献应推《本经逢原》,其次为《纲目拾遗》。前者以十大功劳为枸骨的俗名,后者则在论述角刺茶叶时说: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
枸骨叶具有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的功效。适用于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状。其英文名为 FOLIUM ILICIS CORNUTAE,别名包括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等。来源于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干燥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回**你好。 枸骨叶【别名】功劳叶、羊角刺、老鼠刺、猫儿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鸟不宿、鹅掌簕、苦丁茶。【功效】清热养阴,平肝,益肾。用于肺痨咯血,骨蒸潮热,头晕目眩;高血压。【用法用量】9~15g。
枸骨 别名:枸骨冬青、老虎刺、鸟不宿、猫儿刺、枸骨叶、功劳叶、羊角刺 科属:冬青科冬青属 原产地: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繁殖:播种、扦插 花果期:花期4~5月。
枸骨和十大功劳的区别
尽管文献中没有详细描述老鼠刺的植物形态,但指出十大功劳叶与苦丁茶来源于同一植物,即小檗科植物。目前,只有浙江、江西等少数地区有这种药材,而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的民间也使用它。5. 西藏地区使用的十大功劳叶,是西藏十大功劳的叶子。而市场上广泛使用的功劳叶,则是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子。
枸骨的叶有五刺,如猫之形,故又名猫儿刺、老虎刺。叶上面黄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叶柄极短,单叶互生,经冬不凋。伞形花序簇生叶腋,呈白色,花瓣4,倒卵形,基部愈合。核果椭圆形,熟时鲜红色,种子4枚。
功劳叶特指枸骨的叶片,也称枸骨叶。枸骨叶形态独特,色泽碧绿光亮,四季常青。叶片质地厚实,革质,长度大约在4至9厘米之间。功劳叶的功效与作用:1. 功劳叶广泛应用于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等领域,入药后可治疗肺劳咳嗽、风湿痹痛、劳伤失血等病症,也可用于泡酒。2. 泡水饮用是功劳叶的主要食用方法。
功劳叶:有两种药材作功劳叶,一是小檗科十大功劳叶,二是冬青科枸骨叶,名称见功劳木。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因其作用比较广泛,故形容有十大功劳。
枸骨叶的别名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cornuta Lindl.ex Paxt.采收和储藏:8-10月采叶,拣去细枝,晒干。
枸骨,别名:猫儿刺、老虎刺、八角刺、鸟不宿、狗骨刺、猫儿香、老鼠树。
枸骨,为冬青科冬青属植物。
枸骨树皮灰白色,高1至3米;稀有8至10米。幼枝具纵脊及沟,沟内被微柔毛或变无毛,二年枝褐色,三年生枝灰白色,具纵裂缝及隆起的叶痕,无皮孔。
叶片厚革质,二型,四角状长圆形或卵形,长4至9厘米,宽2至4厘米,先端具3枚尖硬刺齿,中间刺齿常反曲,基部圆形或近截形,两侧各具1至2刺齿,有时全缘(此情况常出现在卵形叶),叶面深绿色,具光泽,背淡绿色,无光泽,两面无毛,主脉在上面凹下,背面隆起,侧脉5或6对,于叶缘附近网结,在叶面不明显,在背面凸起,网状脉两面不明显;叶柄长4至8毫米,上面具狭沟,被微柔毛;托叶胼胝质,宽三角形。
花序簇生于二年生枝的叶腋内,基部宿存鳞片近圆形,被柔毛,具缘毛;苞片卵形,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被短柔毛和缘毛;花淡黄色,4基数。雄花;花梗长5至6毫米,无毛,基部具1至2枚阔三角形的小苞片;花萼盘状;直径约2.5毫米,裂片膜质,阔三角形,长约0.7毫米,宽约1.5毫米,疏被微柔毛,具缘毛;花冠辐状,直径约7毫米,花瓣长圆状卵形,长3至4毫米,反折,基部合生;雄蕊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花药长圆状卵形,长约1毫米;退化子房近球形,先端钝或圆形,不明显的4裂。
雌花:花梗长8至9毫米,果期长达13至14毫米,无毛,基部具2枚小的阔三角形苞片;花萼与花瓣像雄花;退化雄蕊长为花瓣的4/5,略长于子房,败育花药卵状箭头形;子房长圆状卵球形,长3至4毫米,直径2毫米,柱头盘状,4浅裂。
果球形,直径8至10毫米,成熟时鲜红色,基部具四角形宿存花萼,顶端宿存柱头盘状,明显4裂;果梗长8至14毫米。分核4,轮廓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至8毫米,背部宽约5毫米,遍布皱纹和皱纹状纹孔,背部中央具1纵沟,内果皮骨质。花期4至5月,果期10至12月。